劇照02_s.jpg

 

我只想由衷的感歎一句:真是難為了這些編劇賽前強調的所謂寫殘了七個編劇的確不是一個宣傳策略式的空話,三個臭皮匠勝一個諸葛亮的名言說了幾千年絕對有它一定的道理。

 

你不得不承認,寧浩手下的編劇團隊很牛B。在《石頭》裡我們已經見識了他們蓋·瑞奇式的瘋狂,而《賽車》則延續了這個模式。在一個核心目的的牽引下,六方力量、十幾個人物、若干條線索齊頭並進的糾結在一起,使得劇情以不可逆轉之勢走向最後的瘋狂。倘若不是這樣的環環相扣,幾條線單拎出來都毫無懸念可言。但偏偏被寧浩撮合到一起弄成了一條麻繩。於是好了,一百分鐘的時間裡你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因為哪怕是閉一下眼睛都有可能錯過隨後製造笑料的重要道具。

 

其實,客觀地講,這樣的敘事手法在觀眾眼裡早已不算新鮮。即便在08年上映的華語片中,如《李米的猜想》、《硬漢》、《證人》等也都運用過類似的多線交織,但真正能做到寧浩這份上的恐怕還沒有人。

 

寧浩的瘋狂最可貴之處在於他擁有一種挑戰規則、顛覆傳統的勇氣,從這一點上看他和周星馳是很像的比如我們都還記得《石頭》裡那個說頂你個肺的所謂高手,出場時一副縱橫四海的架勢,可最後卻醜態百出。而在《賽車》中,寧浩又安排了另一個高手——泰國賽車手。那被手槍指著腦袋時的鎮定和不屑,和員警打鬥時過人的功夫,一亮相就比頂你個肺高出了不知道幾個檔次。不過導演似乎是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站得越高,跌得越慘。就那麼一扳手,兩個小毛賊就把這廝給輕鬆搞定。下場之可憐,叫人哭笑不得。還有大陸影視劇中慣常以高大全式形象出現的員警們,除了寧浩還真很少能找出幾個敢讓他們如此窩囊的人。

 

在寧浩的電影裡,最後實現夢想的通常都是草根階層的小人物。比如在《石頭》裡還只是個癟三的黃渤,如今已經成為大陸喜劇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他鮮明的個性跟以往周星馳塑造過的一系列形象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如善良且很有骨氣,有一技之長卻懷才不遇,倒楣透頂但樂觀豁達,屢屢遭奸人陷害又總能絕處逢生。正是這樣的人物設置,使得電影時時刻刻籠罩在一層黑色幽默的氛圍當中。所以當不搭調的民歌唱響,過分誇張的慢鏡頭出現,觀眾反而覺得更快樂,因為顛覆才是這部影片應有的腔調。

 

今年的賀歲檔,可謂是群星雲集。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電影作為商品似乎也有打折(不是票價)的趨勢,變得不鹹不淡。唯有寧浩,雖然他聲稱這是他最後的瘋狂,並謙虛的表示“寧的組合難比馮葛。但觀眾心裡都清楚,只要他豎起瘋狂這面旗幟並堅持下去,就必然能在喜劇電影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全文引用節錄自港片遺少的不老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owtim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