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彭蕙仙

 

即將在台灣上映的《非誠勿擾》,在許多方面都能讓人聯想到《海角七號》。

 

除了各自在兩岸電影市場創下驚人的票房紀錄外(《非》人民幣 3‧4 億元,《海》台幣 5 億元),兩部小品式的電影都是以淺顯幽默的方式,舖陳出現代人的生活難題:台灣下港年輕人在都市的「下崗」問題、大陸男女比例嚴重不均下的「剩男」婚姻問題。這兩部電影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色是:片中都沒有真正的壞人,觀眾幾乎可以在一種無壓力、無負面情緒的狀態下觀賞電影。

 

但電影既然能夠創造如此驚人的票房,就表示引起了社會很大的共鳴,這就不得不讓人思索:這兩部電影在一派祥和、奮鬥向上的溫暖氣氛中,透露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呢?「失業」與「渴婚」,恐怕都是人生不確定與不安全感事件中,排名很前面的項目,現實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解決的,觀眾一定心知肚明。在「大家都不是什麼壞人」的前提下,為什麼阿嘉和秦奮(葛優飾演的《非誠勿擾》男主角)會有那樣的生活光景呢?

 

電影以輕快節奏的方式訴說的其實是很深沉的人生難題,而這種種難題並不是哪一個個別的壞人所造成的,而是巨大的社會結構所致;因此當電影沒有塑造出一個反派角色時,觀眾反而可能要對整個系統失靈有一種敏感,驚覺到此種人生困境又大又難,沒有哪一個人負得了責任──娶不到老婆的「海大富」(秦奮集海歸、大齡與新富這三種特質)的問題,當然不可能靠遇到一個走出婚外情的梁笑笑(舒淇飾演;一個陷入不倫之戀的空姐,因為對方遲遲不肯給結婚的承諾而陷入巨大的痛苦,並因為秦奮的徵婚啟事而相識)得到解決,畢竟人口結構與社會變遷所造成的婚配市場失衡是中國大陸一定要面對的重大社會趨勢,甚至是某種迫切的危機;而台灣年輕族群的失業問題也不可能靠著一場海洋音樂祭就得以抒緩,畢竟已攀升至近十%的高學歷青年失業率顯示的是政府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之間的連結,已然出現了明顯的失落,長期而言,這將會影響台灣的社會穩定與發展。

 

電影可以浪漫,但是當人們面對真實的社會問題時,心情其實是嚴肅而謹慎的;觀眾在走出電影院時,除了期待影片中主角遇到的好事也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之外,更深刻的思索其實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個人根本難以掌控的社會變遷下,找到出路。

 

《非誠勿擾》作為中國大陸的賀歲片,電影的基調正是要讓人開心,導演馮小剛就說:「這回觀眾要不想笑,除非給自個兒打一針麻藥。」《海角七號》同樣也帶給了大家「一起歡笑」(導演魏德聖接受媒體訪問語)的機會;電影院裡此起彼落的笑聲說明了導演的企圖是成功的;但故事卻並未結束。

 

關懷並且凸顯嚴峻的社會現實,藝術家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那麼,誰該來接手下一步呢──誰,接得住觀眾笑聲之後、社會的集體焦慮? 

 

原文出自 跳舞有時 當觀眾笑完了之後........( 隨筆與隨想 46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owtim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